最初,我給扶貧干部引路,去找三叔,三叔正圪蹴在山墻下曬太陽,身上裹著黃大衣,瞇縫著眼,一只小狗在舔他的鞋面。我們問:“吃飯了嗎?”他答:“沒吃,剛起來?!贝藭r,已經(jīng)是午后1點鐘。這三叔,可真夠懶的!
三叔獨居,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活得沒有精氣神。眼見別人家起高樓,三叔看都不看一眼。鄉(xiāng)鄰憐惜他,給他一袋米,他圖省事,烀一鍋米飯,上頓挖一勺,下頓挖一勺,連吃三天。米飯先是餿了,最后變成干鍋巴。鄰居搖頭:“遇到這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擱誰也沒法治?!?/p>
扶貧干部來了,深入一了解,覺得要扶三叔,須先扶他的“志”,就三天兩頭跑去做工作。最初,扶貧干部動員了半天,三叔不以為意,末了,輕撩撩來一句:“哎,都怨咱命不好!”扶貧干部不放棄,把三叔家的門檻都快踏斷了。最后,三叔幡然醒悟:貧困,問題在自身。一個“懶”字誤終身。
村里安排三叔養(yǎng)兔,這活輕省,也容易,去地里拔些草,拌些飼料,兔就繁殖得飛快。可是,過了三個月,扶貧干部一看,連兔毛都沒有了。三叔委屈地說:“我也想養(yǎng)好啊,可兔子不皮實,一得病,撲騰撲騰全撂個兒。最后剩了倆,不能白忙活,干脆殺吃了。”
扶貧干部苦笑,不過想想也是,技術(shù)指導沒跟上,扶貧不“精準”。下一步不管干什么,指導要跟上。
于是三叔又擁有了幾只羊。他這次盡心,一早就牽著羊出去放,酷暑寒冬,細心照料。再加上畜牧站的專業(yè)指導,三叔的羊,像吹起了的氣球,發(fā)胖,壯碩,由三五只繁殖到十多只、二十只。三叔喝上了羊奶,面色還紅潤多了。
扶貧工廠招工,三叔踴躍報名。他說,放羊一晌,做工一晌,互不耽誤。三叔勤謹起來了。馬不揚鞭自奮蹄。他內(nèi)心,翻騰著對未來的夢想呢。
三叔也用上了智能手機,扶貧干部就是他的微友,不斷鼓勵他、敦促他。他呢,丟掉了懶根兒。三叔學會了發(fā)朋友圈。早8點,他發(fā):起床,天晴了要放牧去。晚9點,他發(fā):我要睡覺了,明天還要早起工作呢。后綴一串“加油”的小圖標。
兩年了,三叔令人刮目相看。新蓋一座小院子,窗明幾凈,高大軒敞。我們問:“三叔,你還有啥夢想?”三叔嘿嘿一笑,略略羞澀地說:“還缺個做飯的。”
起步有點晚的三叔,如今也是追夢人,甩開腿,努力奔跑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