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是個特別節(jié)儉的人,有一次我們幾家人在飯店聚餐,聚餐結(jié)束,老媽旁若無人地在餐桌上打包,她把剩菜和剩飯全都裝起來,直到餐桌上只剩下白花花的盤子。老媽的做法讓我感到臉上直發(fā)燒,也不好當著別人的面說她。回到家,我氣呼呼地對老媽說:"媽,你這么做也太丟人了!今天去了那么多人,你看誰打包了?"老媽很是不服氣,高聲懟我:"剩了那么多飯菜不打包浪費了多可惜,要我說,打包不丟人,浪費才丟人呢!"老媽一句話,讓我無言以對。
老媽這代人挨過餓,而且農(nóng)民出身的她,深知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浪費飯菜,在老媽看來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每當看到我們浪費糧食,她就會驚呼起來:"老天爺啊,可不能這么浪費啊!過去能吃頓飽飯就謝天謝地了,現(xiàn)在日子好了,就不拿糧食當回事了?真是罪過!"說完這番話,老媽必定還要說一段"革命家史",講她挨餓的故事。老媽經(jīng)常憶苦思甜,告訴我們不要浪費。
老媽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生活習(xí)慣,做飯很有經(jīng)驗,量多量少她很在行。在老媽的指導(dǎo)下,我家的餐桌基本上能做到光盤。有一天晚飯,剩了一些烙餅和饅頭,我無奈地說:"今天沒有光盤,這點烙餅和饅頭明天就沒人愛吃了,恐怕要丟掉了。"老媽趕緊說:"難道你不是從農(nóng)村出來的嗎?動不動就要糟蹋糧食!"我不敢吭聲了。老媽把烙餅和饅頭裝進食品袋里,封好袋子,放到冰箱的冷藏室。
第二天一大早,老媽就在廚房里忙著做早餐。我湊過去一看,老媽竟然要把饅頭和烙餅炒在一起。饅頭切成了小塊,烙餅切成了絲。我說:"媽,有你這么做飯的嗎?饅頭和烙餅?zāi)茉谝黄鸪磫幔窟@叫啥飯,能吃嗎!"老媽先是不動聲色,看我還是大驚小怪的樣子,她笑嘻嘻地說:"你平時不是總說做飯要有創(chuàng)意嗎?今天我就給你們來個創(chuàng)意,看看做出來效果怎么樣。"
一會兒工夫,老媽的饅頭炒烙餅出鍋了,聞起來香噴噴的,里面加了雞蛋和火腿腸,看上去倒是新穎,而且還比較美觀。我說:"媽,這飯色和香都具備了,不知道味道怎么樣。"老媽示意一家人開吃。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大雜燴"味道特別好,饅頭松軟,餅條有嚼勁,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一家人贊不絕口,一口氣吃了個精光。老媽看著餐桌上白花花的盤子和碗,笑瞇瞇地說:"又光盤了!"我看到老媽臉上浮現(xiàn)了一絲成就感。
節(jié)儉老媽愛光盤,能讓家人把飯菜吃得精光,她會特別滿足。節(jié)儉的老媽還善于把食材充分利用起來,比如我磨豆?jié){剩下的豆渣,她不會丟掉,而是用來做渣餅子。渣餅子有營養(yǎng),還是減肥美食。一棵大白菜,老媽不會像有的人那樣把菜幫丟掉,她通常是用菜幫做餡,把菜心清炒,最大限度做到物盡其用。各種主食,米飯、饅頭、烙餅、面條之類的,如果剩下了,老媽最擅長二次加工,就像那次饅頭炒烙餅一樣,做出美味的飯食。
做飯的時候,老媽總是提醒我,不要貪多,適量就行,盡量做到頓頓光盤。在老媽的監(jiān)督指導(dǎo)下,我們都養(yǎng)成了好的生活習(xí)慣。而且,我算了一筆賬,老媽來了以后,我們每個月的生活費省了好幾百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