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縣,在皖北大平原上,地肥物豐,人性寬厚。待人待物,實在熱情,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春節期間,這一點表現得尤其明顯。
大年初一上午吃罷餃子,給家里老人拜過年、給周邊鄰居問過好之后,就開始走親戚了。一般初一拜至親長輩,初二走姥姥舅舅家,初三上姨家姑姑家,初四到老岳父家,初五在干娘家過小年,初六以后就不那么講究了。一般走老親,老表平輩之間相互走動;有些親戚多的,過了十五都走不完。又一年了,互相走動走動聯絡感情,所謂親情越走越親嘛!
四十年前走親戚,大多是提一個"馬籃子",里面盛兩盒果子,兩個饃,幾把馓子,上面用個紙蓋住,就去了,這些一般都是自己家做的。三十年前,禮品中有酒了,"馬籃子"里面有二斤酒,還可能有罐頭和方便面。二十年前,不用"馬籃子"了,帶的禮物都是成品了,雞蛋呀、米呀、油呀、酒等?,F在呢,有車的人家多了,后備箱塞得滿滿的,到親戚家隨手拿點就行了,親戚家也沒人在乎禮品的貴賤。
到了后,親戚總是把最好吃的最好喝的拿出來招待客人。過去家中都不富裕,農村做飯都是幾個菜放在下面,上面放上饃一起蒸煮。主人拌幾個涼菜先喝酒,喝一會再上熱菜,等到上甜湯,客人就知道沒菜了,會主動說,不喝了上饃吧;吃罷饃,再說會客氣話,客人就走了?,F在各家都富裕了,菜準備得很多,熱菜也多了。
走親戚喝酒是必須的。敬罷長輩后,平輩之間就開始斗酒了。有些是堂兄弟之間,有些是表兄弟之間,有些是連襟干親家之間。斗酒的花樣很多,農村還流行劃拳,兩人各伸出右手,喊出的數與兩手伸出的手指數相加一致為贏,輸者喝酒;劃拳喝酒多表現出豪氣,聲音越大,主人越高興。有時敬酒是一個人把滿桌的酒杯全部邀回來,名曰"一掃光",有時敬給一個人,美其名曰"給你開開會".邀酒的時候,如果本人用一杯酒邀別人兩杯酒,一般說法是"拉你的板車";邀別人三杯酒叫"拉三輪";邀別人四杯酒叫"開四輪"等?,F在敬酒文明了,一般是碰杯,但有的碰著碰著就開始炸雷子。直到長輩或者家里人說喝多了,不能再"炸"了才結束。
現在交通工具方便了,可以連續走親戚了。早晨走過一家親戚,有時能喝到十點,中午還可以到第二家親戚那里。到了先喝茶抽煙打牌,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喝酒??腿松蟻砭驼f,早晨喝多了,你們別灌我。但喝著喝
著就忘了,直到不能再喝了,才依依不舍告別。
第二天仍然重復昨天的故事……轉眼間,春節假期就這樣過去了!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