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這個名字,對于他來說,真是名副其實。他是個熱心人,年輕時不怕辛苦,經常為他人跑腿出力,所以老一輩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勤快”;上了年紀后,他又盡心盡力宣傳黨的好政策,當起了精神文明義務宣傳員。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勤快”在村大隊當過保衛員,在磚廠搬過磚。那年月,是掙工分吃飯,誰掙的工分多,分的糧食就多。“勤快”不管這些,遇到誰家有了難事,只要和他說一聲,他都會爽快地答應人家。用他的話說:“人家只要能用著咱,就是看得起咱,同住一個村,誰會沒困難。”他在家里是長子,母親常年有病,全家7口人都靠他和他父親養活。生活雖然艱難,但他給村里人干活從來不要報酬。因為他腿快、人勤快,凡是需要跑腿的事兒,只要他在場就非他莫屬。
腿太勤快有時也會得罪人。那年夏天,隊長領著十多個社員,拉著小麥到糧庫交公糧。隊長趁糧庫人不注意,把開過票的一袋麥子藏在車上。眼看就要走出糧庫大門時,“勤快”跑去報告了糧庫負責人,小麥被追了回去。此事糧庫報到公社,隊長被撤了職。有人認為“勤快”做得太過分了,這是胳膊肘往外拐。隊長見了他直瞪眼。他爹勸他去向隊長認個錯,他不去,氣得他爹拿起棍子要打他!他很堅定地認為自己沒做錯。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祖國大地。“勤快”像離了籠子的鳥兒一樣,有了展翅翱翔的機會,他當上了城里一家工廠的產品推銷員。由于腿腳勤快、辦事踏實,他在廠里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掙了錢,買了房,日子過得很舒心。
年過花甲后,他認為是黨的好政策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他很崇拜電視劇里愛打抱不平、除惡揚善的濟公,就決定弘揚濟公精神。他自制道具、服裝,扮上濟公,拿著快板,見哪兒人多就往哪兒去,以扮相吸引眾人后,又開始揮動著旱煙袋桿,說起快板來:鄉親們聽我言,濟公今天來宣傳,黨的政策實在好,穿得暖來吃得飽,不要等不要看,擼起袖子加油干……
春天是“勤快”最忙碌的季節,因為春天廟會多,周圍村莊的廟會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除了自編快板和順口溜,隨身帶的錄音機里還有各種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的內容。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一片歡聲笑語。
有人不理解地說:“上了年紀的人,不在家歇著,咋像個老頑童一樣到處作宣傳,又不掙一分錢,圖啥?”他答:是黨的好政策讓大家過上了幸福生活,人要有感恩的心。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