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遞員老七是我們村的,每天開一輛綠色郵遞面包車,送報紙信件,來去匆匆,平淡如風。唯一不同的是,他那高高的個子,著一套工作服,平易近人的面孔上永遠掛著微笑的表情。
說他是我們村的,因為他家住我們那里的水庫上。他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村民就叫他老七。自我離家工作后,很少見到他們兄妹。十幾年后,我們遷入新辦公樓,在大門口遇上,他主動打招呼。仔細瞧瞧,我才看出他是老七,模樣的變化,時光在他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記。
轉眼又是十幾年,他一如既往送報紙,當郵遞員。老七話不多,但我們單位的人,都與他熟絡,只要有郵遞或訂報訂書之類的事,就找他。他每次見我,都喊“二姐”,有同事問,看你們很熟,是親戚嗎?我N瑟:“我們村的!”常言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一個村的人,不是親戚也是鄉鄰!
老七送報,知道我在哪辦公,隔三差五有我發表文章的稿費單,他就直接送到我辦公室,“二姐,你填一下,我把錢拿給你,單子我順便去取,你就不用跑了。”說著,他就掏出現金給我,免了我去郵局取錢的折騰。我知道,他在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收入,幫郵局預付。
每年各單位訂報刊雜志,只要告訴他郵寄地址,不論訂多訂少,他都會幫辦理得妥妥帖帖,報刊雜志也按時送達,不出差錯。記得一次我參加一項知識競賽活動,得知競賽結果公布在某報上,但我沒有訂閱那報紙,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他電話,要他幫忙找一下那期報紙,他一口應著,第二天真拿來2份。他說,報社有時會多給郵局幾份,分報員將多余的理一邊,他恰好找到。
老七對郵遞員工作的認真負責,讓我想起自己家以前住那條街,也有一個年輕郵遞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家訂的是日報,他一周就只送兩次,還東拉西扯,常常把雜志報紙送丟或送錯,弄得我們哭笑不得。與他交涉,嘴上答應,行動照舊。無奈,反映到公司里,被領導說過后,也就正常送了一個月,又舊病復發。自此,家里訂的報紙雜志就填我的名字,直接寄到單位,由老七來送,再沒有發生過丟失弄錯現象。
前久,我們辦公地點又搬遷了,兩周多沒見到老七,不太習慣,以為新地點不屬于他管轄了。突然一日,單位分報人又送來一張稿費單,一問得知,是老七中午來送報。看來,以后又是他來給我們“服務”咯!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