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48mse"><pre id="48mse"></pre></source>
  • <noscript id="48mse"></noscript>
  •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noscript id="48mse"><object id="48mse"></object></noscript>

    等風也等你

    我的大學時代 ――一個工農兵大學生的尷尬和無奈

    墨殤 124 ℃ 0 條
    作者: 小不點兒

    歲月輕輕地滑過指尖,許多往事漸漸彌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陰里面。在生命的長河中,總有些東西,讓我們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這種記憶有時是美麗的,芬芳的,讓人心情愉悅的,能夠溫暖人心的。但有時是壓抑難受,難以釋懷,揮之不去,終身難忘的。

    王金昌的長篇小說《工農兵大學生》出版后,由于受到讀者歡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推薦本書時說:“回顧一段歷史,回顧一個曾被隆重命名、又被轉眼間忽略了的人群,高調的宣揚當中可能暴露出尷尬和無奈,煽情的詛咒當中,也可能挫折了探求與改善的苦心,還有年輕人的奮斗與熱情。其實,多是普通的人,又是各式各樣的人,被歷史涌動,也被歷史沖刷,偏偏歷史也有曲折與妄動,歷史也有粗枝大葉,造就了酸甜苦辣?!?/p>

    1970年—1976年,在中國,“工農兵”和“大學生”被聯結在一起,這兩個本來沒有必然聯系的詞匯一經結合產生了驚人的“化學反應”,一場前所未見的高等教育模式成為事實,大為推廣,許多人還沒有來得及體會就被強行貼上了工農兵大學生的標簽,他們別無選擇 。他們跳不出身處的時代歷史背景。 “工農兵大學生”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年時間,但是它卻對當時的經濟發展、教育理念及個人命運等方面影響深遠。雖然在許多重要崗位上不乏他們的身影,然而,他們始終都被認為是特殊時代的產物,這個陰影甚至深深地烙在了每個“工農兵學員”的心中。

    一位工農兵學員曾寫到:"時下流行寫回憶錄。坊間林林總總的網站里,'大學歲月'一欄往往是很熱門的。它意味著友誼,青春,熱情,理想和驕傲。大學生活幾乎是所有過來人最值得懷戀的一段經歷。畢竟,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貧困落后的國度,長期以來大學生都是非常稀罕的'天之驕子'。他們有值得驕傲的資本,當然也不怕向人炫耀。如果把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大學生劃分為: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以后至今的四個階段,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么幾乎完全看不見"文革 "時期大學生--'工農兵學員'的回憶文字?"

    直到今天,人們對那段歷史的評述仍然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歷史,永遠是一筆財富,不管是令人心酸的還是帶來榮耀的,而要得到這筆財富,其前提之一就是正視它。劫難需要記住,生活則需要感恩。對于一個時代來說是這樣,對于我們同樣如此,也許這就是我們記錄的理由。

    我的工農兵學員生涯是在云南大學度過的。我曾經為擁有“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而覺得自豪,我也曾經為戴著“工農兵學員”的帽子而感到壓抑。工農兵學員的歷史,是一段真真實實的歷史,客觀存在的歷史,我同樣懷念自己作為工農兵學員而度過的大學生涯。與文革后的大學生們相比,我們真正用于學習知識的時間少了,這是一份遺憾。但是,我們也經歷了他們不可能再遇到的事情,這難道不是一種對“社會”的學習嗎?

    今天的大學生們,不會有無休止的政治運動的干擾,不會因許多無謂的事情而浪費學習時間,他們比我們有更為安靜、優越的學習環境。今天的大學生們,我羨慕你們。

    在不短的時間里,社會上對工農兵學員的評價,貶多于褒,一些單位在工作分配、評定職稱方面,工農兵學員也遭到另眼看待。拿著較低的待遇。記得在畢業報到的第一天,一個大字不識幾個把我的名字都寫錯的組織干部,用鼻子哼了一聲:“嗯,工農兵大學生,有真才實學呀!”。就是他鼻子的這一哼,一語雙關,諷刺和看不起全在其中。我知道他對我的身份有成見。第一印象不管他對我持什么想法態度,但在我的心里他就是一個帶有很深時代偏見的人,五味雜陳,不再與他多言。這種氛圍還在我教師工作的經歷中體現的是那么的明顯、尷尬。起初,就有過那么幾個學生,當面聽著你的課而在心里嘀咕著你是工農兵學員,沒什么水平。有時甚至投來蔑視的目光,他們是在聽著我的課和我的耐心輔導下考進了大學,而我卻落了個費力不掏好,有寄人籬下之感。真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我在居住的小區廣場休息,旁邊坐著一個退休的老嫗不知何因在那里牢騷滿腹的謾罵,說他們單位的一個領導是一個工農兵大學生,沒什么水平之類的一些粗話。因為我就是這么一個身份的人,趕快離他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聽不見心不煩??梢?,工農兵大學生在社會上是多么的“臭名昭著”。多么的受人不待見。詆毀和誹謗在一些人的言行上具有多么可怕的攻擊性。使人窒息,讓人憋屈。吐沫星子能淹死人呀。我招誰惹誰了。

    一個短時期的心情壓抑后,我心境逐漸平和。文革期間招收了六屆工農兵學員,人數達百萬之多,既然我們趕上了這個“茬”,既然歷史決定了我們“學”不逢時,“生”不逢時,我們就應坦然地面對現實。不要一味哀嘆命運弄人。當初我從武漢千里迢迢來到云南參加工作,后被推薦到了云南大學讀書,在幾百名青年中推薦出來,不就是命運女神對我的特別惠顧嗎?我堅信,求學求知的路沒有錯。對種種偏見只能是一笑了之。隨它去了。我甚至意識到:這是一種“嫉妒”心理呢?還是一種“仇視”心理,對我投來異樣的目光,我不得而知,到現在我都沒有找到答案。他們哪里知道,在這批人中已經出現了黨和國家的領袖以及許多社會名流、專家教授。他們正在引領中國社會向更加美好的前程奮進呢。我不敢與他們相提并論,但我在國家的教育事業里,同樣是與廣大的同仁一起拼搏奮斗,做出內心無愧的貢獻和奉獻了我的才智。承受著不被一些人理解的心理壓力,把大批的莘莘學子送進了知識的殿堂。在教育事業的行當里辛勤耕耘了近40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慶幸有一些考入北大清華的那幾個懂得感恩,不忘老師培養的得力弟子還時常想起我的名字。有這樣的一生足矣!

    與文革的大動蕩相比,工農兵學員在歷史上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今天,人們已不再提起工農兵學員,再過若干年,人們或許早已忘記曾經有過這一批被稱為“工農兵學員”的大學生。但愿一些人忘記“工農兵學員”這個曾經芳香,后來逐漸變臭了的殘花敗絮。而我,卻不會忘記,也不愿忘記曾經有過的那段歷史。

    時光匆匆地流去,一晃半個世紀就過去了,我們這些工農兵大學生都已是古稀之年,有的已去了天堂。但在母校云南大學面前,我們都還是孩子,非常感謝母校對我們的培養,感念老師對我們的教育。感激老師教會了我基本的知識體系。我始終認為母校是我求知的沃土,專業的濫觴。我懷念大學課堂里每一位和我們朝夕相處著書等身的專家教授和老師;我懷念大學資料室沙沙的翻書聲;我懷念圖書館里面那知識的繁華;我懷念校慶之年師生其樂融融的熱淚場景;我懷念大學校園里成片的銀杏樹,是那么的古老、耐看且具有歷史感……今生與你結緣,從無后悔。校園里那座古老的鐘聲,仍在那里按照時間的規律咚咚的敲響。愿我的母校越辦越好!

    歷史終歸是歷史,也已經是無法改動的了的,那些擺在那里的曾經、過往,正如工農兵大學生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敬一丹所說:“不管怎樣,這是一段歷史,趁著我們還沒有忘記,記錄下來吧,給我們的孩子”。

    2021/4/14

    發表評論 (已有0條評論)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尹人久久大香找蕉综合影院| 久久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五|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18和谐综合色区| 色综合久久98天天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