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遼西地區,葉柏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
我初次聽到葉柏壽這樣的地名,感覺特別順耳。不過我也時常在想,咋就能起出這樣的地名呢?后來我專門查了資料,才知道葉柏壽原來是蒙語的音譯,表示大房子的意思。這座緊挨著內蒙、河北的小縣城,還轄有許多以蒙語音譯的小鄉鎮,譬如朱棣科,奎德素,喀喇沁等等。
說到葉柏壽的知名度不高,我認為原因是故事雖然多,而宣傳講解的人少……
距葉柏壽百公里范圍之內,西面是鋼城凌源市,那兒有一眼水質潤滑的溫泉,泡客常年絡繹不絕;東偏南則是喀左縣,那兒盛產紫砂礦,并有燒制紫砂茶壺的歷史,名氣堪比宜興??ψ蟪霎a的熏醋,味道也絕不遜色于鎮江香醋,或者山西陳醋;西北方是內蒙的天翼縣,金元時期,馬背上的民族契丹人在此居??;在正北面燒鍋營子村的山頭上,戰國時期燕長城遺址仍清晰地保留著,我曾登上長城遺址的最高端,連綿起伏的群山、蜿蜒蛇行的河流十分壯觀。站在古長城上,我對兩千多年前的人類智慧深感敬佩;東北面則是著名的三燕古都朝陽。那兒是地球上第一只鳥兒飛起的地方,也是第一朵鮮花綻放的地方,人們得出這樣的定論,緣于周邊發現有大量侏羅紀時代的動、植物化石。朝陽的老城區有1700年的歷史,現在的慕容街依然建在東晉時期的舊址上,保留古色古香的味道,以經營古玩、化石為主。街的西面是開闊的廣場,分南北聳立有兩座磚石結構的佛塔,都是正宗的魏晉時期建筑。穿城而過的大凌河東岸是峻秀的鳳凰山,山頂有一個天然洞穴,曰:朝陽洞,冬暖夏涼。洞下方的一片建筑群,是著名的寺院,里面供奉著兩佛舍利,乃舉世罕見之寶物,讓朝陽有了“東方佛都”的美稱。我曾有緣身臨舍利塔下,感受到金黃色佛塔的莊嚴宏偉,聆聽到回蕩于廟內廊宇間美妙的禪音,呼吸到清潔靜止的空氣,全身心瞬間就寧靜下來了,不免心生敬畏,對“空”也有了全新的感悟……如果從葉柏壽向周邊延伸至200公里遠,就能到達承德、錦州、阜新、葫蘆島、秦皇島、東戴河、赤峰等更多的知名城市。
葉柏壽與渤海相距也不遠,直線測量不到200公里。
2012年歲末,我初來葉柏壽,正值一場大雪之后,遠近連綿的群山,白茫茫一片,我走進丘陵中的松樹林,高一腳、低一腳地踩入沒膝深的雪地,立刻就想到《林海雪原》中楊子榮打虎上山的場景。這幾年來來去去,日子久了,才知道葉柏壽實際是干旱缺水之地。那年的大雪,在當地也屬罕見,遼西冬季的生態與東北地區大小興安嶺冰天雪地景象比較,差別是很大的。
在葉柏壽居住,讓人感覺不到春秋(或者說春秋季節不明顯),我經常是襯衣穿著、穿著突然就換棉襖了。而脫去棉衣之后,也很少有穿線衣的過渡期,直接就是短袖著裝了。葉柏壽一年仿佛只有夏季、冬季。
葉柏壽十年九旱,這樣的氣候也讓我思考,靠渤海這么近,暖濕氣流怎么就不能抵達呢?
我已經記不得是什么時間,在什么資料上看到早在三百七八十年前,由喀左到葉柏壽,再到平泉,這200多公里長的區域,曾分別以蒙語喀喇沁左翼,喀喇沁中翼和喀喇沁右翼來稱謂。這喀喇沁中翼呢,就是現在的葉柏壽,喀喇沁在蒙語中是“守護”,或者“保衛”的意思。
葉柏壽的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5000年以前,這里的牛河梁紅山文化與甘肅臨洮縣馬家窯文化屬同一時代。已經獲得的考古資料說明葉柏壽原始文明時期的人類社會發展形態,是東方文明的一縷曙光。
牛河梁位于葉柏壽以西不到20公里。我常常在晴朗的天空下,漫步于牛河梁松間小路,腳踩著波斯地毯式柔軟、彈性的松毛絲上,陣陣松香撲面而來,看著黃燦燦的松花粉輕飄飄地灑落,柔柔地飛向遠方,我只有流連忘返的感覺。步入牛河梁的峰頂,我會選一塊讓勁風撫摸的溜光跌滑,被陽光曬得溫熱而有了包漿的巖石坐下,舉目眺望,對幾十公里內的眾山小一覽無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長龍般地在山腰、或者綠林間鉆進、竄出,牦牛河的水面星光閃閃,河流畫著弧線東去。我敞著懷兒,衣角在山風的撩撥下,呼啦啦、呼啦啦地抖個不停,讓人痛快淋漓……
現在,牛河梁一帶很大的區域都是不允許任何開發的,目的是要防止紅山文化中尚未發現的壇、廟、冢等遺址遭到破壞。紅山文化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都非常珍貴。譬如精美別致的玉豬龍造型,我覺得她很像是孕育在母體里跳動著的心臟。然而,在那遙遠的5000年以前,生產力水平還處于舊石器時代,人類既不曉得艾克斯光機,也沒有解剖技術,如此精美的玉豬龍造型是如何構思出來的呢?令人費解。
蘊藏于地下的水源,在驕陽地照射下,緩緩地從地縫中鉆出,成為一縷縷扭動著的氣體冉冉上升,這些水分子改變了光線照射的角度,在空中畫出隱隱約約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大彩虹。在湛藍色的天空背景襯托下,水蒸氣緩慢升騰,變成蓬松的新疆棉似得薄云,一朵朵地散開來,仿佛青山碧水的遮陽傘。我好像瞧見了遠古時代紅山先祖們的身影,老人們在竊竊私語,伴隨著喜笑顏開,婦女們在河邊往陶罐里盛水,小孩子在無憂地嬉鬧玩耍……又仿佛望見男人們按照神農氏黃帝傳授的農耕技術,在面朝陽坡的田野上勞作,散落著的牛羊漫山信步,悠閑吃草。多么熟悉的農耕文化啊!難道說,5000年以前我也曾是這里的一員?
……
自然風光總是與民風習俗聯系在一起,由此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葉柏壽的風情與文化,我一直覺得挺可愛,他們熱情、好客、幽默和爽快都能體現出真誠……
談幾件我遇見的趣事,也不知有沒有以一斑觀全豹的效果。
葉柏壽的男人們喜歡喝酒,但不像西北人那樣愛喝高度白酒,他們主要選擇42度以下的小燒酒。記得初來葉柏壽時,和初識的朋友們喝的一場酒,當酒過三巡之后,大家便開始提杯互敬。逐步進入微醉狀態時,人人的酒量會有所放大,盛滿八錢酒的杯子,兩人碰一下,就干了。那天把我醉的啊,除了大腦還保持一丁點記憶外,胃腸、腿腳都基本上由不得我來控制,尷尬行為在所難免。由此之后,大家再相聚喝酒,朋友從不強勸,還總是提醒我要少喝點,讓我感受到葉柏壽人對待朋友的善良和真誠!
葉柏壽只是一座小城,小城還真挺好,小城故事多!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