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郵是我職業生涯的始發站。在那彎彎曲曲的鄉郵路上,有許多的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記憶深處,張老伯的名字雖已淡忘,但他是非常特別的一位,至今回想起來很是溫暖。
事情得追溯到1986年6月,當時從部隊退伍的我被分配到耒陽市伍家村郵電支局當了一名鄉郵員。伍家村支局的所在地就是湖南省新生煤礦礦部,主要工作是為新生煤礦提供郵電服務。張老伯是新生煤礦醫院的一位收發員,他每天都在工作中與我打交道。
那時,我跑的段道叫黃泥江,是一條步班郵路,沒有郵遞員專用的自行車,每天靠步行為郵路上的單位和普通百姓投遞郵件和報刊。盛夏時節,我每天在郵路上都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而張老伯最為善解人意,他每天都會提前泡好一杯加了一點點鹽的糖開水給我喝。他說我長期在戶外工作,風里來雨里去的,耗費的體力大,出的汗又多,每天喝杯加鹽的糖開水自然對身體有好處。
其實,張老伯并沒有專門的工作場地,他是用自己的宿舍兼做收發室。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非常儒雅的人,我從來沒有見他生過氣。我每天將郵件、報刊送給他手里時,看到的都是他滿臉的笑容,對我總是如同客人一般。每天一見到我,他都會重復同樣的話:“小李好準時的,辛苦了,喝杯糖開水吧。”也許,正因為他的言行,讓我更加覺得鄉郵員的工作還是很有價值的。
張老伯不僅儒雅而且嚴謹,做起事來格外認真。我記得,當時局里對給據郵件的簽收要求比較嚴格,簽收人蓋章要統一蓋在簽收欄的左下角,他每次都蓋得整齊又規范,看起來特別舒服。新生煤礦醫院是我郵路上一個大單位,訂閱報刊是最多的,尤其是專業性很強的醫學類雜志很多,其中大部分是醫生自費訂閱的。張老伯經常提醒我:一定要多加留意,千萬不能短缺,以免訂戶糾纏不休。
那時候,電信業還極為落后,郵政通信是人們的首選。張老伯的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收發員,他除了每天送好郵件、報刊外,還幫我代售郵票,給新生煤礦醫院的醫護人員郵寄信件提供極大的方便。他如果收到醫生往外郵寄的信件,第二天都會及時交給我帶回支局交寄。
我在黃泥江段道上跑了一年零三個月的鄉郵,五十七八歲的張老伯總是對我噓寒問暖、關愛有加,從來不談他自己的任何事,給我留下了一種神秘感。后來,我從新生煤礦醫院幾個醫生的口中得知,他原來是國民黨軍官,立下過赫赫戰功,貌美如花的妻子早已離他而去,唯一的兒子跟妻子一起生活。他在新生煤礦勞動改造多年,后來因年紀大了被安排到醫院當了收發員。
后來,我被支局調整到另一個郵電所工作。離開黃泥江段道時,我聽到一個有關張老伯的好消息,新生煤礦醫院里有一個五十出頭、死了丈夫的醫生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說實在話,我打心底里替他高興,人老體衰的時候有個伴侶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時隔不久,我又聽說他怕連累那位女醫生,婉言謝絕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大概兩年之后,他辦好退休手續就選擇了回江蘇老家定居,從此,我便失去了與他的聯系。
去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祖國和人民對抗戰老兵都表達了無比的敬重。張老伯也算是一位抗戰老兵,如果健在的話,也將近九十高齡了,我想,當地政府肯定也對他表達了由衷的敬意,讓他更好地安享晚年!
張老伯,別來無恙!您是我記憶深處的一股暖流。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