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我的歌曲《中國夢》被評為洛陽市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了!”電話里,他激動地說。
他叫楊中秋,今年52歲。我尊稱他楊老師,其實他是一個農民。
2014年初春,他到辦公室找我,那時,我在鎮里負責宣傳工作。他說他寫的歌詞獲獎了,受邀要去北京領獎。我了解后得知,他是保障村的一個農民,2013年創作了《中國夢》歌詞,參加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主辦的“中國夢·音樂情——大型原創詞曲創作展演活動”征稿,榮獲三等獎,近期接到邀請,要赴北京參加頒獎典禮。
他說,他沒有工作和收入,前期參賽費是西工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支助的,進京費希望政府給予支持。
一個農民,熱愛文藝,創作的歌詞還獲了大獎。我對他頓生敬意,請示領導后,領導給予大力支持,允許我陪同他一塊兒進京。
這是我上班十余年來第一次進京,他似乎也是,我倆大大的行李包裝得鼓鼓的。在高鐵上,他給我講他的創作之路,激動時不禁聲情并茂地朗誦起來,惹得旁人側目,但他沉浸其中,毫無察覺。
頒獎典禮結束后,他打開了行李包,從里面掏出包裝好的書畫作品,稱之為《中國夢文化名片》。他將創作期間獲得的社會各界的資助整理成冊,向大家展示,并將《中國夢文化名片》作為禮品贈送給活動組委會。
“八方好友赴京城。盼相逢,喜相逢。交流創作,個個話平生。歡聚一堂春意鬧,來四海,取真經。京東分手欲征程。路重重,事匆匆。盈盈熱淚,何處再相逢?我有一言君記取:興華夏,振國風!”活動結束時,他即興創作了一曲《江城子》送給參會人員表達心聲。大家都被他的用心感動。
我給他建議,作為孟津人,可以寫詞歌頌一下家鄉。之后,他果然喜報不斷:
2015年,他創作了《浪底云煙》歌詞,謳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調水調沙現場氣勢磅礴的壯觀場面。歌詞參加“首屆全國男高音歌曲征集”活動,榮獲“感動中國音樂功勛獎”。
同年,他潛心研究河洛文化,并實地考察孟津龍馬負圖寺,激發靈感,創作的《河圖洛書》歌詞,10月在京喜獲第二屆“感動中國——群文杯全國大型原創詞曲展評活動”銀獎。
雖然他始終給人一副樂觀向上的樣子,但我從側面了解到,其實他家境非常貧困。他的妻子身體不好,孩子在鄭州上大學,他農忙時打理莊稼,農閑時進城做些小買賣貼補家用。2013年4月,他在老家修繕破損的屋頂時不慎墜落造成腰椎斷裂,使原本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京的那幾天,我們倆人地兩疏。為了省下打車錢,他背著大大的行李包和我邊問路邊趕地鐵。雖然他知道費用可以報銷,但從未向我提出要求,反而處處精打細算。
為了創作,楊中秋可謂“糗事不斷”。有一次,他邊騎自行車邊琢磨詞句,一不留神兒闖了紅燈,交警罰他在路口舉紅旗;還有一年,妻子讓他回老家給莊稼打農藥,他背著噴霧器下地,一邊打藥一邊琢磨詞句,糊里糊涂地打完藥走人,后來才知道把農藥打到鄰居家的地里了,妻子為這事兒氣得好幾天不跟他搭腔;他摔傷腰后,在醫院病床上創作《中國夢》歌詞,一天中午,家人去打飯了,他一個人躺在病床上推敲詞句,連輸液已經輸完回血了都不知道,幸虧鄰床病友看到才免于一難。
認識他的朋友都開玩笑說他“頭可斷,血可流,創作意識不能丟”。
近年,楊中秋發表各類詩詞作品400余首,所獲獎杯、證書無數,多首歌詞經譜曲后在洛陽市大型文藝會演中演唱。
他加入了中國大眾音樂協會、洛陽市書法家協會和音樂家協會,還加入了洛陽慈善總會真情服務隊,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期間和洛陽名家一道創作作品進行義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災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正如楊中秋在《中國夢》歌詞中所寫“你有夢、我有夢,咱們都有中國夢”,個人的小夢想終會匯聚成大夢想,當每個公民都向上向善,為夢想孜孜追求,信仰之花必將綻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