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很有意思。說的是古代宋國,有一老翁,一生耕作于田野,家境貧寒,只靠粗麻之衣過冬,但他十分喜歡曬太陽,甚至曬出了“靈感”,自認為“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想將自己曬太陽的心得作為妙法,獻給君王。
其實這是戰國時期《列子·楊朱》中“負暄獻曝”的故事。“負日之暄”,就是現在莊稼人喜歡說的“背對日頭曬太陽”。
故事有諷刺老翁的意思,認為他見少識淺,不知天下還有錦衣貂裘的富貴生活。可我認為,老翁一點兒也不見少識淺,而是作者列子端著架子高高在上罷了。他是不知道曬太陽的好處的。
清代醫家曹庭棟在養生專著《老老恒言》中說:“日清風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民諺也有“冬日曬太陽,勝似喝參湯”之說,可見曬太陽對人大有裨益。
和宋國的老翁一樣,我也喜歡在冬天里曬太陽,雖然我還不老。休班在家時,只要天氣好,就拿一把小竹椅,在陽臺上一坐,來個陽光浴。冬天的太陽比哪一個季節的太陽都可愛。每一道陽光都是它的小手,它就用這溫暖的小手為我按摩。我瞇著眼接受著太陽的按摩,不一會兒,每一個毛孔都透著暖意。
曬太陽,是在鄉下住時養成的習慣。冬天是莊稼人最長的假期,只要陽光好,只要沒其他要緊的事要做,村里人都會拿著馬扎,在街上曬太陽。選擇的地方大多是背風的靠墻處,或柴火垛旁。男人曬著太陽打牌,吆三喝四。女人呢,三五個扎堆,織毛衣或納鞋墊,說著家長里短。餓了就回家吃飯,吃飽了再回來曬。日子便過得很悠長。
我有位朋友也喜歡“負日之暄”,冬日里經常約我去城郊山上曬太陽。山地的陽光少了城市塵埃的遮擋,如瀑布一樣,從天上直瀉而下,流淌在身上,讓人溫暖而又愜意。躺在干凈的大青石上,曬著曬著,就感覺自己的身體也如陽光一般,純凈透明起來。
曾在一個冬日,去拜訪一位詩人朋友。去時,他正躺在院中椅上悠悠然曬太陽,臉紅通通的。他說自己是被陽光曬醉了——“醉陽光”,在冬日,還有什么醉,能比這樣的醉更美好的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