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致命摩托車》是一款體育小游戲。在現實中,它可不是游戲,而是活生生的血的教訓。
筆者要說的摩托車,是一種三輪摩托車,一種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的農用三輪摩托車。
近10多年來,隨著“村村通”工程和精準扶貧的實施,農村交通狀況極大改善,曲折蜿蜒、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猶如一條條灰白的玉帶,連接起散居在各種地形地帶的自然村落,而這種小巧輕便的三輪摩托車讓村民從此告別了肩挑手提的時代,出行、載物變得十分便捷。然而,駕乘車豈是以前的步行?安全意識無比淡薄的人啊,由此引發的大小交通事故觸目驚心。
元旦假期,筆者回到老家東江湖庫區,在小山村后的水泥馬路上散步,發現彎彎曲曲的水泥馬路加寬了約1米,很多地方還新裝了防護鐵欄桿,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可謂做得很是到位。可就在這條馬路的一條岔道上,10天前發生了一起車禍,50多歲的村民黃某洪駕駛一輛三輪摩托車,在一下坡處撞上了路旁的一塊水泥防火宣傳碑,不治身亡。
據說,這塊水泥碑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立的,重達數百斤。事故發生后不久,有一村民從此路過,看到黃某洪被撞倒的水泥碑壓著,村民趕緊打電話叫來村干部等人。可等大家一起把水泥碑從黃某洪身上抬開時,黃某洪早已沒了呼吸。
我家鄉流傳著冬至也掃墓的習俗。也就是在冬至那天,黃某洪帶上紙錢香燭,開著他那輛三輪摩托車,去給其亡妻掃墓,沒想到,這一去竟踏上了不歸路。
有人說,他與妻子陰陽兩隔十年后,終于能再次團聚了,也好。
此話似乎很無情,但卻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直白。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其妻之死也是因他駕車而導致的。
那是在2010年秋末的一天。那天,黃某洪開著自家的三輪摩托車,載著妻子去相距約10公里的塘下村,赴妻姐的50歲壽宴。中午酒足飯飽之后,賓客陸續散去,黃某洪夫妻也開始返程。與去時不同的是,他駕駛的三輪摩托車貨廂里不僅坐著其妻,還有其妻的大嫂。沒想到慘禍由此發生!
行駛不到半路,黃某洪駕駛三輪摩托車經過一座小石拱橋時,由于是彎道,車速又快,他拐彎不到位,致使三輪摩托車的左后胎沒能駛上橋面,而是懸掛在橋的一側,霎時,整輛摩托車都斜掛在了橋的水泥欄桿上,車上3人全部被甩下拱橋。當時正值枯水季節,橋下無水,只躺著一塊塊大小石頭。兩個婦女當場殞命,黃某洪也身受重傷,被親人送往醫院救治。喜酒頓時變成了殤酒。
考慮到黃某洪因重傷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錢,而家中尚有兩個未成年的兒女需要撫養,因此,其妻的娘家人放棄了對黃某洪的追責賠償,但其妻兄痛失妻子,從此不再與他來往。
10年后,這兩個在同一場車禍中同時失去妻子的農民都沒再娶。所幸的是,他們各自的兒女都已長大成家。
也許是一個人的生活太孤寂,黃某洪越發思念妻子,于是他想到了冬至去妻子墓前祭奠一下。可10年前血的教訓對他來說似乎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同樣的錯誤再犯,似曾相識的悲劇在他身上重演!而這一次,他再無改正錯誤的機會了!
家鄉的人們啊,你們能否多走點路少騎次車?那條通往碼頭、20多年前我們的父輩艱難修筑的石頭小路已是雜草叢生!就算要騎車,你們能否吸取教訓遵守交規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