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春晚這個主意,是人小鬼大的侄女提出的。
年前,我們小城倡議“過個環保年”,禁止放煙花爆竹,可沒了這個春節標配,總感覺少了年味兒。聽到我們的討論,在一旁玩耍的侄女菀菀說:“老師說,放鞭炮既不安全又不環保,還不如開聯歡會呢!”好主意,咱來個家庭春晚!
經過討論,春晚方案很快出爐。主持人好說,提議人菀菀同學主動請纓。節目么,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個小家出一個剛剛好。只有兩天的準備時間,抓緊排練,擼起袖子加油干!
吃完除夕年夜飯,菀菀同學盛裝上場。她手拿麥克風,嗓音清脆動聽:“各位嘉賓,大家過年好,第一屆家庭春晚現在開始!”鼓掌的鼓掌,拍照的拍照,很是一番熱鬧景象!
節目的順序是抽簽決定的,第一個節目是公公的獨唱。他站起身,走到“舞臺”正中間(其實就是電視機前面),唱了一首《跑馬溜溜的山上》。據老公介紹,這是公公最拿手的一首歌,也是他最喜歡的經典曲目,如今聲音雖說有點兒顫顫巍巍的,但依然中氣十足,感情充沛。老爺子唱得很投入,也很動情,估計想起了他曾經的芳華歲月吧!
侄子表演的魔術《白紙變錢》是第二個節目,侄媳婦則是他御用的托兒。為了烘托氣氛,侄子還特意戴了一個卓別林的帽子,看起來滑稽可笑,再配上他夸張的動作,引得大家笑聲不斷。只可惜,因為準備時間有限,侄子操練不夠,變錢的時候露出了破綻,錢和白紙一起掉到了地上,大伙兒哈哈大笑。雖說節目失敗了,但給大家帶來了歡聲笑語,這也算是侄子的另一種成功吧!
接下來是葫蘆絲雙重奏《月光下的鳳尾竹》,表演者是家里最具備文藝細胞的大哥和大嫂;第四個節目是我們一家三口合唱的《相親相愛》,自我感覺還不錯。
最后的壓軸戲是主持人菀菀同學的,她落落大方地給我們朗誦了一段剛剛背過的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散文《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童聲雖稍顯稚嫩,但清脆動聽,聲情并茂。
節目最后,大哥笑瞇瞇地作總結性發言:“家庭春晚可比放鞭炮有意思多啦,咱明年繼續!好,我剛剛在群里發了一個大紅包,大伙兒開搶吧!”耶!掏出手機,趕緊搶紅包嘍!
十分鐘后,我把家庭春晚做成美篇,發到了朋友圈,獲贊一大片。有個朋友還即興賦詩一首:摒棄爆竹聲,家庭開春晚,清新又環保,大伙齊點贊!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