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侯家窮,那年頭物質也貧乏,最喜歡吃的就是街上賣的糖、餅子、包子了,餅子一般是1塊錢一封,一封10個,包子一個5分錢,那味道想起就流口水。糖含在嘴里慢慢地藎庋腔寐豢盤且院芫玫模醞旰蠡菇侵繳險車奶翹蚋刪唬錳塹氖址旁謐燉鎪奔趕攏“甜”啦!餅子那味道真是沒得說,咬上一小口,脆松脆松的,在嘴里咬幾下就成碎末滿嘴香啊!紅糖包子那叫甜、香,從嘴里一直甜香到胃里。“回味無窮”呢!
現在的鄉鎮,那個時候叫公社,都會有趕場天,“一四七”趕這個場,“二五八、三六九”趕那個場,逢十不趕場。我們東岳趕場天是“一四七”,只要逢趕場天都想跟爸媽一起去趕場,想爸爸媽媽買糖、餅子、包子吃。爸媽一般沒事不得趕場,還得在家忙活路。除非爸爸扎的大掃把、用竹子編的花兒(背篼)、打的草鞋湊得有點多需要賣了或者是莊稼需要種苗、化肥等必須上街買了才會趕場,有時會帶孩子,絕大部分時候不會帶,街上人多,怕孩子亂跑丟失,也不方便做事,耽誤活路。
為讓孩子留在家里,就會說:爸媽買(賣)了東西一哈兒就回來,在家乖啊!買粑粑、糖回來給你們吃。孩子就會在家老實等待爸爸媽媽趕場回來,有時侯還會在路上迎等爸媽,只要看見爸媽回來了就會飛快的跑前去接,看著爸媽從背篼里或是衣包里拿出糖果、餅子、包子,眼神就放光,接過后就趕緊的往嘴里送,三下兩下吃完了。然后用可憐的眼神再次看向爸媽,嘴里發出嗯、嗯的聲音,屁顛屁顛腳跟腳地跟在爸或媽身邊還想要。如果只分到一個餅,就會舍不得吃,一點一點用小手摳起吃,怕吃完了就沒有了,慢慢品啊!有時侯還會拿在手里與小伙伴分享,有吃的小伙伴都會圍著你轉,你儼然成了他們當中的老大,叫做什么他們都會聽,他們也想吃啊!用這種方式分給他們點,哪怕是指拇大小的一點點,也能“解饞”。
別看一分兩分、一毛兩毛的,幾個孩子大小都得有,不能偏心,加起來就是一元兩元,是個大數目了,那時侯一元錢能買到很多東西,金貴著呢!有時侯爸媽錢劃分不過來,買不起吃的時候,回來就會給孩子說:賣包子、糖、餅子的人今天沒來趕場,沒買到;有時侯還會說:賣包子、糖、餅子的人死了,只有下回再買。爸媽為了圓買不起的“謊”騙孩子把人家都給說“死”了,孩子們不懂,認為爸媽說的就是那樣,也只好失望地相信了,耐心地等下回爸爸媽媽趕場了。
小時侯經常被沒錢的爸爸媽媽這樣騙,騙著騙著就長大了,騙著騙著有時侯也會這樣騙自己的孩子,這算不算遺傳、算不算謊言、算不算做爸媽的無奈?騙著騙著也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痛離世的媽媽、痛老了的爸爸、痛自己的孩子、也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