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時間到了,我還在座位上磨蹭,這極為反常。這么多年對下班的渴望,依然如同要去赴初戀的約會,早早做好準備、迫不及待出發。所以,值班醫生很奇怪,風平浪靜為何我還滯留科室:趙老師,下班了哦。
翻個白眼,我的手機沒故障,知道過了下班時間,這不是家中的小子們要制造驚喜,讓我6:30才回家嘛。此時此刻,家中有三個平均年齡不到21歲的小伙子們,正在我的廚房揮鏟舞勺,準備8人份的豪華晚餐。
都以為趙醫生戀兒,擔心兒子上大學后會迷失方向,殊不知,其實我早已厭倦了,以高考為目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小心翼翼卻危機四伏的相處,勝負已經不重要,關鍵是等到一個結果,便有了新的開始。
孩子上學后,短暫的不適應,不單是因為想兒子,更多的是突然多出了時間和精力,沒有合理地安排。興匆匆給自己定了幾個計劃,卻又貪多嚼不爛,荒蕪了幾多雄心壯志,浪費了一干人民幣。
冷靜下來發現,這是人生中最難得的黃金時期。孩子剛剛結束一場戰斗,進入相對和平的建設時期,對父母的需求不大。我們正值中年鼎盛,工作經歷、社會經驗收獲滿滿,夫妻感情穩定到不設防,年齡優勢讓我們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日子是游刃有余的自由自在。
有位老大姐,很小就把孩子送出去讀書,一度母子感情冷漠,她說不怕,孩子長大了都要回歸,重新開始依戀父母。此話誠不欺我,感到兒子開始想家,考試結束第二天,就急忙趕回達州。
已經自由了一年的趙醫生,突然感到壓力,天天都要對付三兩張嘴,實在辛苦。這一年來,我和娃他爹除了周末,一般各顧各,大有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瀟灑。人變懶容易,變勤快很難。
一家三口在家吃飯,看兒子大口吃不嫌棄我回生的廚藝,很是有種滿足的幸福。聽兒子喋喋他的暑假安排,只在家待10多天,便要出去一系列活動。真心話,當時真沒有丁點惋惜相聚太短的遺憾,反是暗地里歡喜,苦日子不太長,堅持堅持就過去了。
口內尤自虛情假意地抱怨,好不容易放假怎不在家多些時間。飯畢又滿臉笑容恭維兒子越來越懂事,兒子識趣地準備洗碗。老公卻搶著說兒子今天才回家,明天開始洗碗,今天他洗。最恨這種為了拉近感情,沒有原則的競爭,我上綱上線地抨擊老公破壞同盟的錯誤行為,兒子在一旁哂笑。
在家的日子是兒子的才藝展示。被我棄用的臺式電腦,經過他一番折騰,告知屏幕大使用舒適,勸我以后都在這臺電腦上寫文章;并成功維修打印機,123教我使用步驟;還非常熱心地到我科室,調試好投影儀,把他多余的配件送給我們。
最不可思議的是,小子說他的兩個同學,假期要報培訓班學習烹飪,讓我也教他幾樣簡單的菜肴。我暈,現在的男孩是看到未來競爭的殘酷嗎?急急忙忙學些討好女孩兒的技能。立馬聯想到同學的兒子——爽兒。
要說教育根本沒有可以復制的版本。我這同學一直體弱,家境也不寬裕,總覺得她的教育消極悲觀,怕對孩子有負面影響,還經常勸誡她。誰知見到今年大學畢業,靠自己實力簽約某公司的爽兒,實在讓人欣慰。小伙子陽光、自信、開朗,待人接物禮貌有度,看問題理性深刻,很是招人喜歡。
爽兒還有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愛好:廚藝。要說這廚藝的培養,應該是同學危機意識,打小她就給兒子念叨:媽媽身體不好,你要自己學會煮飯哦,不然哪天媽媽病了要餓肚子。于是爽兒小小年紀學會了簡單的炒菜煮飯。
大學時,懂事的孩子體諒母親的艱難,麥當勞打工,看食材轉變為食物的美妙過程,對廚藝有了更多向往。一邊向周圍人學習,一邊有空便嘗試,竟自學成才起來。到大學畢業,已經能夠做出一桌宴席的菜肴。
于是邀請爽兒到家帶兒子做廚,兒子立馬邀請他的好友,三人一拍即合表示同意。互加微信后,他們定下日期,開始準備,兒子對他們安排的菜譜守口如瓶,一心要給我們驚喜。下午2點,他們超市集合,爽兒帶著兩個大一學弟,開始了采購做廚一條龍服務,讓我6:30才能回家。
傍晚6:40,邀請的幾個客人都到齊。除了我和同學,6位食客從00后到90后,參差10年的光陰。所有的菜品上桌,八菜一湯,驚艷的色香味俱全,實在嘆服三個年輕人的手藝。享受年輕人的服務,既有總算松一口氣的欣慰,亦有時光流逝的悵然。
送走客人,問兒子累不累,兒說:不累,多高興的,做飯的也高興,吃飯的也高興。長大的過程,就是可以幫助到他人的過程,所有的孩子都在長大。天要下雨,兒要長大,由他們去吧。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