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船航行得再遠,岸總是跟著。血緣就是這樣,你和父母之間總有一根無形的繩子,牽系心與心的兩端,而這之間流動的距離,就叫作牽掛與惦念。
還記得那是2005年的冬天,我踏上了人生第一次背井離鄉后西去的K1085次返鄉的列車,結束了我大學第一學期求學生活。由于家鄉在陜西與甘肅接壤的縣區,火車從西安到甘肅,人特別多,遇到學生流時期,很難買到票,哪怕是站票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時候,還沒有像現在互聯網購票的便捷,只能提前去售票窗口排隊購票,為了能一站式到達家鄉,本次列車是我唯一的選擇;根據鐵路部門的要求,提前十五天購票的政策開放后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便飛奔到火車站買到了回家鄉的座位票,那時候回家的心情更加迫切了,長這么大第一次離家這么久。
每年回家過年,父親都會接站。火車站距離我家所在的小鎮要一個小時車程,火車每次都是晚上十點到達,父親要在冰冷的候車室里等我。
一下火車,殘破的站臺寒氣逼人,讓人直打冷戰。父親遞給我一件軍用大衣,接過我手中的行李,然后讓我跟上。
寡言少語的父親一年中最鮮亮的時刻,想必就是他見到女兒出現時DD眼神里裝了太多的內容,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這么多年來,我和父親從未怎么“溝通”,但心意卻又像彼此都懂。
春運期間涌現出很多鐵路職工的感人故事,有大山深處堅守崗位26年的守隧人、動車上的“掏糞男孩”,也有鐵路小夫妻“天涯的重逢”。Z384次列車長羅磊和新婚妻子劉穎在兩列火車相遇時,夫妻二人利用列車交會時刻,只能隔窗相望短短幾十秒,在視頻里看到羅磊因工作需要轉身離開時落淚的場景,我被感動了,為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轉身落淚而感動,為一對新婚夫妻春節仍堅守崗位而感動。在感動的背后,筆者看到,春節期間,像這對新婚夫妻一樣堅守崗位的鐵路職工不計其數,我相信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感人的故事,因為他們為了“大家”犧牲“小家”,為了保證列車正常運行,堅守崗位,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點贊。今年春運期間聽到旅客對鐵路職工的評價,也不再是怨言怨語,更多的是為他們點贊和支持的聲音,這成為他們的心理慰藉和工作動力。
年復一年,為歸巢而筑的“春節”,已然成為對家鄉的一種追尋,像是一份定期存款,安然不動地等待你去領取。積蓄已久的回家的渴望,像年關時的煙花一樣,被春節這根特殊的引信點燃。
越是到了年關,就越是想家,這跟年紀大小無關,跟在外漂泊時日的長短無關。雖然每次購買返鄉車票都讓人焦心,可我們還是那么熱衷于回家過年。只要能夠拿到車票,哪怕排再長的隊,等再長的時間,都不是問題。等到坐上車了,心馳的速度總比火車跑得快,回家,快點回家!
站在車廂的過道里,你會發現生活就是春運的一節列車,你以為人滿為患,結果你還是擠上了車;你以為連蹲下去的地方都沒有,結果你一路站了十幾個小時;你以為你痛苦得會當場死掉,結果你被擁塞的人群搖晃著睡著了。
許是歸家心切,你居然在濁氣熏天的列車里也能安穩做夢,夢見大雪紛飛中回到了家。到站時醒來,你發現自己靠在陌生人的背上,那人后背一片濡濕,淚水竟然仍是熱的。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