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退休快十年了,他喜歡喝酒的故事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
先說他因酒失了官帽的事。三十年前,當地遇上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他時任鎮長,為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與客商應酬時喝過了頭,誤了防汛大事,被縣里免了職。
更讓老潘喝酒名聲鵲起的是一次見義勇為的壯舉。那是他退休的第二年,那年冬天異常寒冷。
一天早上,老潘到湖邊農貿市場買菜,突然聽見一婦女撕心裂肺的哭聲。原來是一個小女孩不慎掉進了湖里。湖面結了一層薄冰,水深3米多,圍觀群眾都不敢下水救人。
“這么多人不下水救人,光瞎喊個球。”老潘邊說邊快速脫掉身上的棉大衣,“撲嗵”跳入冰冷的湖中。他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僅憑著幼時跟伙伴在池塘邊學會的“狗爬式”動作,拼命游向女孩落水的地方,他的身后泛起近半米高的水花。他一手將小女孩舉過頭頂,一手奮力擊水劃向湖岸。小女孩得救了。
上岸后,老潘全身瑟瑟發抖,一腳高一腳低、跳躍式奔向湖邊的小賣部。
“老板,有高度酒嗎?”老潘上氣不接下氣,聲音在顫抖。
“有高粱酒,60度。”
他接過酒瓶,用牙齒咬掉瓶蓋,眨眼間一瓶酒就見了底。
“老板,這酒有烈性,好酒。多少錢?”
“您剛才救人,我們都看到了,是個大好人啊。這瓶酒就當送您喝的。”
“那是兩碼事。”老潘從棉大衣里掏出來一百元,放在柜臺上,扭頭就走。
“這老頭好酒量,好人性!”湖岸上圍觀未散去的人群紛紛在老潘身后豎起了大拇指。
因為這次義舉,老潘獲得了縣里頒發的見義勇為獎,市里媒體也跟蹤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
老潘雖說酒量大,但也經常因酒丟丑。有一年年關,他與老同事聚會。席間氣氛融洽,老伙計們談笑風生。
“喝酒鬧到十點還不散伙,老潘是不是又喝多了?”老潘的老伴給老同事打電話,口氣頗有些埋怨。
“嫂子,我們早散了,老潘是不是去散步醒酒了?”
老潘的老伴急了,這老頭子哪有這個雅興,定是走錯小區或敲錯了門,又丟人現眼了。
她忙按響隔壁老李家的門鈴。老李睡眼惺忪開門:“這么晚了,什么事?”
“老潘喝酒到現在還沒回家,手機通了無人接,我怕他出事。”
“走,紜∪フ藝搖K前鹽藝飧鼉樸呀腥ィ濟皇隆”老李說。
他倆走到小區門衛室,問保安:“看到老潘回小區了嗎?”
“進院子了,應該不會走遠。”保安答。“不會又走錯了門棟敲錯了門?”
“不會,院子里的人都認識他。我們在院內仔細找找,他有時喝酒后愛在花壇旁的亭子坐坐。”老李說。
“哎呀,我的天哪,我家阿呆一晚上不見,怎跟老潘在地上躺一起?”阿呆是老李家養的一條黑狗。
老李用手電筒湊近細看,老潘臉上和衣褲都沒有醉酒后的嘔吐物,原是被阿呆舔吃得干干凈凈,一人一狗雙雙醉倒在地。
一行人忍俊不禁,老潘的老伴扶額無語。
供應老潘喝酒的渠道,除三個女兒逢年過節送一點外,其余的酒源全靠他自己開疆拓土。好一點的酒,他舍不得喝,客人來了要裝門面,他把面子看得很重。
入夏入梅季節,他會去舅弟果園采摘桑葚、楊梅,洗凈晾干,再從酒作坊買來二百斤糯米酒,配上10斤老冰糖,分別倒入兩口大酒缸,封口存放。開封之日,請大家品嘗,整個小區酒香撲鼻。聽到酒友們的贊美聲,老潘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在酒友圈子聲望很高,隔三岔五邀酒友來家品鑒,酒足飯飽后還要把自己泡制的“土茅臺”每人贈送一瓶,樂此不疲。時間長了,次數多了,酒缸里的酒水位急劇下降,老伴不高興了。老潘總是理直氣壯:“哪個沒有三朋四友的,有人來喝酒是高興事,是看得起我老潘。”
“死老頭子,你這一生就栽在喝酒上,死要面子活受罪。”老伴埋怨道。
“喝酒自己樂。各有各的活法,莫去攀比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沒意思。”說完,披衣紜∶牛酵餉嬙巒縷譜啤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