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做飯總喜歡多做,生怕不夠吃。所以幾乎每頓飯都要有剩余,甚至有時候剩菜、剩飯要熱好幾次。
后來大家都說吃剩菜不好,我便盡量做到不吃剩菜。菜做多了剩下怎么辦?我和母親都心疼食物,有剩菜我們就努力吃掉。這樣的話,吃飯吃到了十分飽甚至十一分飽、十二分飽。飯吃太飽很不舒服,尤其是晚飯,有時候一整夜胃都是脹脹的。尤其是母親,年紀大了,消化能力差了,吃太飽更難受。而且長此以往,身體提出抗議了。首先是體重增加,然后是各種毛病接踵而至,什么血糖、血脂之類的都開始升高。
有一天我終于想明白了,把剩菜吃掉不是節約,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這可真夠后知后覺的,這么久了才回過味兒來。這種形式的浪費,不僅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還有很多副作用。從那時起,我提出了"八分飽原則"——— 吃飯只吃八分飽,最好是七分飽。尤其是父親和母親,年紀大了更應該堅持七八分飽。我和老公人到中年,正是身體容易發胖的時期,也應該吃八分飽。有句俗語說:"若要小兒身常康,腹中常有三分饑",小孩子不要吃太飽也有好處。所以,"八分飽原則"勢在必行。
想要落實"八分飽原則",關鍵在于飯菜的量上面。我把平時做飯的量一再壓縮,只做了每個人八分飽的飯量。第一次實施的時候,我給家人講明道理:"吃飯八分飽,健康跑不了。八分飽有益健康。實驗證明,人體在饑餓狀態,腦垂體會減少死亡激素的分泌,并促進肌體脂肪分解,轉化成糖原、能量,以維持大腦等重要器官生理活動的需要,而且保持適度饑餓對腸胃也有好處。相反,吃得過飽,消化系統負擔加重,大腦供血減少,不僅容易胖,身體還會出狀況。"
這些知識都是我為了說服家人惡補的。父親見我說得頭頭是道,點點頭說:"八分飽正好,我有時候吃少點感覺特別舒服。"母親也說:"以后咱再也不用使勁兒吃剩菜了!"
開吃了,一家人吃飯的節奏好像都慢了起來。一會兒工夫,餐桌上的飯菜竟然精光了,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現象。老公"吧嗒"了一下嘴巴說:"好像還沒吃飽,不大習慣。"我趕緊做思想工作:"這就叫意猶未盡。這是吃飯的最佳狀態,不僅會讓你覺得飯菜好吃,還會留個念想給下一頓飯。而且呢,堅持長久,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第一次嘗試"八分飽",還算是比較成功的。很多事貴在堅持,堅持"八分飽原則",爭取讓家人養成習慣。過了一段時間,家人漸漸習慣了"八分飽".孩子吃飯只吃"八分飽",這樣還可以在飯后吃點水果,喝點牛奶,對孩子的身體成長也非常好。如今,"八分飽原則"讓我和家人受益匪淺,一家人的身體都越來越好。
那天,我家的"八分飽原則"又一次落實得很到位。老公說:"八分飽真是一種境界啊!不僅吃飯,人的各種欲望也要八分飽,要節制,不能太貪婪。"母親說:"嗯,關鍵是這‘八分飽原則’還很省錢呢!"我聽了他們的話,哈哈大笑。兩個人全面總結了"八分飽原則"的好處,而且還把吃飯的習慣升華到人生境界,真不錯!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