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是元宵節的頭一天,按當地習俗,許多人家在這一天就過上了大年春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祭祖宗、吃湯圓、看燈展,很是喜慶和熱鬧。而這一天于我而言,卻是父親的祭日,節日的喜慶氛圍,已在心底激起了我思念的濃烈和酸澀。月圓之夜不忘祖宗!闔家團聚之時,慈祥可敬的父親在我跪拜焚燒的青煙中,仿若騰云駕霧的圣者——來到了我的夢里、心里……
父親的一生順逆跌宕,卻始終忠孝耿直、公正廉潔,從不阿諛奉承于人,只敬業于工作,安心過普通人的平靜日子。他恬淡而寡言少語的性格,不等于毫無原則的逆來順受。也時常會在不可再忍受或繼續目睹齷齪事的情況下,拍案而起,慷慨激昂,一番天地相通而大義凜然的話,仿若驚濤駭浪,嚇住了胡作非為的人,由此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贊譽。
父親的這種秉性,應該說是那個年代的多數老同志所具備的好品質。雖然憑此得不到什么名利的青睞,但活得率真和心安,一句好口碑就足以慰籍一生了。家鄉解放時,積極參加農會工作、剛19歲出頭的父親就被當作“苗子”選送到省革命干校學習,從此成為一個少數民數干部,輾轉在省城貴陽、黔東南等地的供銷系統工作。參加工作吃上了“皇糧”,對于一個只上過一年私塾、當初還在老家海子里放鴨子的布依后生而言,算是天大的恩賜了。父親由此有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喜悅和激情,有了精忠報國的感恩思想,在工作上的兢兢業業、做人上的剛直不阿,就不難理解了。
也恰是這種秉性,注定了父親的一生是跌宕起伏而豐富的。父親退休時得到了一個難于理解的“編外干部”身份,與他早在29歲時就是某縣農資公司經理的職務是極不相稱的。從干校結業分配到黃平縣工作的父親,可以說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憑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思想素質,在工作上得心應手,很快就獲得了上級的信任和器重,工作不久便接到了上調省城的通知,可限于當時的交通條件和燃油緊張的困難,開往貴陽的燒煤汽車一個星期才跑一趟,眼看著報到的限期將至,父親提議一同前往的同事干脆一邊步行、一邊等過路的車輛。但因同事的猶豫,也因父親一人也不敢獨行而延誤了時間,一紙電報通知下來就變成了就地安排和提拔。當上了農資公司經理的父親沒有什么后悔和怨言,在工作崗位上干得充實無比,被縣里列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對象。
可在入黨即將獲得批準的前夕,父親因為查處一縣領導老婆貪污食堂糧票而不聽人勸阻的行為,一夜間招致了報復,入黨的事成了“泡影”。率真的父親雖有所遺憾,但并不氣餒,只當作自己還需要在磨練中提高罷了,對待組織和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但善良的父親當時根本未料到此事對他今后造成的不良影響,文革初期,老家一樁槍決土匪的事被人黑白顛倒,當時身為農會副主席的父親被誣告成泄私仇的報復者,由此遭到了革職查辦。在父親的強烈訴求下,久拖未決的辦案組才派人到家鄉調查,激怒了明白父親冤情的鄉鄰,調查人員一進寨子就遭到了“五花大綁”,也從而知道了事件的真相。原來被槍斃的土匪罪大惡極,曾在搶劫時殺了人,放火燒了寨子,被人民政府公審判了死刑。
父親的不白之冤終于洗涮干凈了,隔離審查也隨之結束,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但曾經擔任的職務已被人頂上,只被任命為縣里興修水利的副總指揮,熱火朝天的建設氛圍,由不得父親去多想什么,起早貪黑的忙碌,讓身體瘦小了一圈,意志卻更加的堅定。當年的饑荒,未曾影響到人們戰天斗地的熱情。運動式的建設一結束,父親就當上了先進。我曾經見到過已經發黃的表彰合影,有些浮腫的面容和瘦弱的身影,讓我感動了許久。
隨后一個接一個的建設運動,父親幾乎都參與了,所任的職務都成了臨時任命。當年未曾料到其退休證上“編外干部”的身份就由此注定了。
文革后期,父親為照顧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的祖父,舉家調回家鄉工作。原本很好的結局卻又受到了折騰,同意接受父親調來的某領導因突然“靠了邊”,父親與母親的工作安排一下沒了著落,全家人只能住進招待所等待,這一等就是三個月,苦悶的父親一下憔悴了許多,煙癮也更大了,眼看著我與大哥上不了學,從不求人的他就硬著頭皮去找人,提出的要求也非常簡單,就是只要有工作干,能早點把家安頓下來,無論分配到什么地方、什么單位都行。也正因為這一簡單的要求,父母親同被安排到一個偏遠的代銷點工作。接上祖父舉家前往報到后,父親才傻了眼,所到之地連一所小學校都沒有,我與大哥上學的事又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要搭船渡過南盤江去對岸廣西的村小學讀書,途中的安全又無法得到保證,最后只好把我與大哥寄宿在姑媽家,去其所在村的小學讀書。
我與大哥的離開,讓原本想團圓的家又不能團圓了,心痛不已的母親,為此常埋怨父親的老實和無能。此時的父親只能拿“別人在此能過,我們也能過”的話作無奈的寬慰了。但心中的失落和傷感,未影響到父親的工作熱情。農民出身的他非常體貼百姓的需求和所急,半夜三更起床為村民打一斤煤油已是習以為常的事,甚至還墊錢賒銷生活用品給應急的村民,由此獲得了大家的尊重,一聲“羅伯”的親切稱呼,讓父親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代銷點工作兩年后,父親因工作踏實得到了領導的信任,與母親一起上調到區供銷社工作,我們全家人也才真正團了圓。這于全家人來說真是一個值得喜慶的大事,此時的父親也恰巧遇見了一個原在黔東南工作的同事,得悉那個曾讓他“穿小腳鞋”的領導也最終因貪腐罪行沒逃出法律的嚴懲,父親就此有了一種欣慰和釋懷,更加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做人信念了。
父親一生工作的認真和踏實,可從其退休后仍保存著的大摞獎狀中得到具體的佐證。幾乎年年當選上的“先進”,讓父親過得平凡而充實,也有了一生中最難于割舍的神圣追求,就是能夠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可這個愿望卻成了父親一生追求而未了的遺憾。雖然父親正直善良、工作勤懇,但從不阿諛奉承于人,也不拿原則低頭的倔犟性格,時常讓一些領導接受不了,老被誤解為思想上還未成熟。但父親從不氣餒,對進步的追求已成為其精神的支柱和情感的寄托。
在我讀大學時,父親常寫信勉勵我要向黨組織靠攏,要樹立目標,積極追求上進。當得知臨畢業的我已成一名預備黨員時,父親一封熱情洋溢的祝賀信讓我深受鼓舞。我從此明白父親的夙愿和希望已經寄托在自己的身上,沒有任何功名利祿的貪圖,全是一種精神情感的信仰和做人應有的準則。我工作后,父親當年的一名老領導有些愧疚地告訴我:“你父親什么都好,就是人太直、話太硬,受到什么誤解都不去找人解釋。”
此番話讓我深思許久、感慨許久。想必做人得講原則,做事也得講方法。唯有方法的得當和變通,人之間才會有思想和情感的順利溝通,從而化解積怨、相互包容、形成共識,也就便于工作的開展和人生的進步。一生不會轉彎抹角,也不會主動協調人際關系的父親,就吃了性格的“虧”。這正如老學究張中行先生“人的性格決定了人的命運” 的論斷,習慣于平凡生活的父親,改不了骨子里與生有的秉性和志氣,從不后悔正派的言行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把遭遇的不公視作歪嘴的和尚把經念歪了,對黨的感恩和敬仰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退休后哪怕僅是一個曾經的“編外干部”,仍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大政方針,為國家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而歡心鼓舞。
可沒有料到的是,在父親理應安享晚年的時候,承寄著他畢生希望的我,卻因一次莽撞的行為斷送了自己一帆風順的美好前程,給父親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打擊,一夜間頭發全變白的父親再也沒有了晚年生活的平靜,時常抽著香煙,陷入了無盡的沉默和郁悶之中,以致患上了肺氣腫,在惡化中離開了人世……
父親的逝去,揪痛我愧疚難安的心!我的悔恨已無濟于事,唯有修正自己、踏實做人、平安生活,才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父親一生虔誠的精神信仰,因其經歷的坎坷和未了的夙愿令我時常感動,已成了留給我的寶貴財富,讓我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做事,令我感激不盡。我將銘記父親的一切,信奉真理,追求進步,踏實工作,不貪圖名利,也不害人害己,按其意愿走好人生的路,只要有一個做人的好口碑就心滿意足了。
如今,我對父親的懷念,已成了一種懺悔和鞭策。天上的父親一定會保佑我的!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