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夜空有了群星才有魅力,那么社區只有有了如晨星般會發光的居民,才更加和諧,更加有活力。匯麗居民區的志愿者就是這樣一群人。
安康新村活躍著一位年過花甲依然精神矍鑠的老媽媽志愿者,人們親昵地稱她為周阿姨。她是居民組長,小區的防火防盜宣傳離不開她,小區整潔有序離不開她,居民的許多突發意外,總見到她的身影忙碌在現場,最令人敬佩的是,2015年天熱的那陣子,由于自駕車激增,常造成該小區門口擁堵不堪,過往人們怨聲不斷,當居民希望物業門衛管一管時,他們大都一笑了之,說難以管理。此刻周阿姨站了出來,只見她撩起衣袖,往大門口一站,當起了臨時交警,她一面擋住進入小區的車輛,一面讓駛離小區車輛快速通行,這樣一來很快小區門口恢復到井然有序。看到她汗流浹背,被陽光曬得通紅的臉龐,那些“大老爺們”坐不住了,也自覺加入到維持秩序的隊伍中。如今,小區門口在門衛的維護下,很少發生擁堵現象,殊不知這是他們自覺自愿,從“要我管”到“我要管”,在現實中體現著居民自治的真諦。其中周阿姨決定性的作用毋庸置疑。
多年前,五保戶老魏由上海老城廂拆遷至匯麗居民區,才安置好,居委就安排周紅桂阿姨作為她的互助對象,照顧她的日常生活,解決她的“急難愁”。老魏剛開始很不習慣新居住地的生活,一度非常抑郁,周阿姨便隔三差五來到她的身邊,開導她安慰她,為她買來新鮮的菜蔬,為她包上餛飩餃子,漸漸地老魏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逢人便說:“這輩子能融入這個大家庭,我三生有幸!”2015年年初的一天,周阿姨來到老魏家,剛到門口就發現老魏躺在樓梯臺階上,動彈不得,人事不省。由于對病情不甚了解,周阿姨不敢輕易搬動患者,于是第一時間聯系居委會。后在居委彭書記及干部的幫助下,很快將老魏送進了醫院,轉危為安。老魏病情穩定后,握住周阿姨的手,動情地說:“是周阿姨和居委會干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真心感謝你們的無私付出!”
每逢星期三,唐老伯總是催促著自己的兒子或是女兒快點推著自己去社區老年活動室,因為那天是社區“溫馨禮拜三”為您服務日。那天有義務為老年人義診、理發等為民活動。唐老伯最喜歡愛心小伙吳定遠為他理發了,稱小伙子手藝棒極了。外來勞務者吳定遠多年前來到上海,憑一手過硬的理發手藝在周浦開了家理發店,生意不錯。但為了體現自身價值和回報社會,就自己主動找到社區做了名理發志愿者。自從當上了志愿者,多年來風雨無阻,隨叫隨到,從未缺席,義務為老年朋友理發達到上千次之多,問他每月第一個星期三放棄自己的生意不做,而來義務為老年人服務,你虧不虧呀?他總是笑笑說:“敬老愛老是優良傳統,能為他們服務我開心,我愿意!”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